——2020“根在基層”青年調研活動有感 ■ 肖雪
離開岢嵐四年后,又一次坐上了開往太原的高鐵。 看見鐵路旁飛速倒退的電線桿和蕭瑟的黃土地,我知道進入熟悉的山西了。 體驗山西之變 這次作為“根在基層”青年調研組的一員,和7位來自其他司級單位的青年同事一起,前往太原和介休兩地開展實地調研。 太原市區的路旁種滿顏色金黃深紅的大樹,已經不是記憶里灰撲撲的街景。迎澤大道兩側工地的圍擋上寫著長長的標語:時刻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殷殷囑托,在轉型發展上率先蹚出一條新路來。山西曾以能源大省的身份為共和國經濟做過多大貢獻,如今就用同樣甚至數倍的努力走在轉型發展的道路上。 萬柏林區是“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的實踐典范。生態環境治理取得成效給當地居民帶來幸福感的同時,也給曾經的重工業區的經濟轉型升級提供了巨大支撐。區長用一連串四字成語激情澎湃地說,曾經“黑煙滾滾遮天蔽日”如今是“綠樹成蔭郁郁蔥蔥”。一句“向藍天要效益,向樓宇要經濟”自信地喊出了他們對綠色、環保、高質量發展的向往。 體會責任之重 經濟轉型發展努力蹚新路,統計監督職能發揮也在邁大步。調研組召開了三次省、市、縣地方統計機構和相關政府部門的座談會,去到統計機構進行現場辦公,了解當前統計監督如何發揮經濟“晴雨表”功能、實現途徑有哪些、困難有哪些。 作為衡量當地經濟發展的重要數據指標,工業和投資兩大專業承載了最多的關注和壓力。作為國家統計局投資司的一員,我在這趟調研途中也備受“青睞”。從事房地產專業統計的同事向我演示了法人和項目入庫流程和催報、收集憑證工作的開展;投資科的同事一路拉著我探討調查對象范圍是否應該擴大、當地一家投資運作方式有所特殊的大企業應該如何提供憑證、保證填報數據質量等問題。在兩地走訪了五家企業,其中包含兩個房地產項目,通過與企業統計人員交談,也收獲了兩個之前并未關注到的數據填報中的實際難點問題,帶回去進一步研究。 作為投資統計工作者,我深感肩頭的責任重大。抓好源頭數據質量、守好數據紅線是我們不能放棄的底線,數出有據、填報依規也是我們始終追求的目標。推進投資統計改革、完善制度設計和指標解釋不僅僅是我們的一項重大業務,還包含了各級統計系統和地方政府對更加科學全面反映社會投資情況的巨大期待。 這次青年調研讓我看待基層統計工作和報表制度設計又有了不同的視角。七位同行的青年同事也極大豐富了我對本專業之外的其他統計工作的了解。 我深深感到,越是深入基層、了解統計,越是覺得要掌握的知識還有太多,對統計工作就越是敬畏。 |